找到相关内容987篇,用时58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玄奘大师所传的唯识佛法的特点(1)

    ,才会有世间三界六道的形成,及世间四圣法界的形成。即由此圣言证明唯识佛法的观点——阿赖耶识是世世间形成的根本原因。除此阿赖耶识以外,更无第二能为所知依体。  (二)释阿赖耶识之名义  何...一切事物都能保持各自的特性,互不相繁,且能让人理解其为何物,所以泛指宇宙间的一切事物,包括世间世间。界有种族、分齐之义,即分门别类的不同事物,各守其不同的界限。法界一词有多种含义:1.指意识...

    释悟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42261680.html
  • 五性各别与理佛性、行佛性——瑜伽行派的佛性思想

    种差别与法界无差别的矛盾结构以外,另外一种诠释进路便是注重“习所成种”,是从熏习而有的新熏说,《瑜伽论·摄抉择分》说:   诸世间,从真如所缘缘种子生,非彼习气积集种子所生。……若世间诸法生已,即便随转,当知由转依力所任持故。然此转依与阿赖耶识,互相违反,对治阿赖耶识,名无漏界离诸戏论。   《摄抉择分》明确将一切世间...

    圣凯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42961689.html
  • 佛学理论中有“本体论”学说吗?

    少分别。  说明涅槃与经验世界不相分离的关系,又说:  涅槃之实际,及与世间(实)际,如是二际者,无毫厘差别。”[26]  这里的“实际”,也就是上文所说的“真际”或“实相”。《中论》是将世间(现实世界)与世间(涅槃)在“空”的基础上统一起来,离开世间是不存在什么“真际”或“实相”的。  结  语  总的说来,无论是以中观学派(madhyamika)的“空”(或者说“实相”)为代表的实相...

    夏金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94161943.html
  • “基体说”之基体概念与如来藏、唯识思想中之dhatu类概念

    如来藏,是一切之根本及依止,住持、摄一切。在《胜显经》中谈一乘是声闻乘、缘觉乘、世间世间一切善法之所依,并最终落实到如来藏上,即以如来藏为一切之依(ni;raya)、持(adhara)、建立(...种子,如该论卷五二说:  诸世间从真如所缘缘种子(de—bzhin— nyid la dmigs—p6i rkyen gyi S8_一bon)生,非彼习气积集种子所生。(同上,卷二摄决择分中五识身...

    周 贵 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94361946.html
  • 佛教对“安乐死”的看法

    是消极的行善,更重视积极的救人。尤其佛法有“世间”与“世间”,既有世间,就不能不顾及社会人生的实际生活,否则与生活脱节的佛教,如何为人所需要?  在台湾有个小岛叫小琉球,上面住了一万多人。岛上...带给别人;当你捐他一个心脏,就能给他生命的动力;当你捐赠骨髓,就是把生命之流,流入他人的生命之中。  第四、同体共生:世间,都是缘生而有;人与人之间也是依缘而存在。人的生存必须依靠士农工商提供生活的...

    星云大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95562516.html
  • 以七觉支,成觉悟者 (1)

    无与伦比的世界,便不该浪费走在道上的机会,这条路直指佛陀教义的核心。你可以成就世间──圣道与圣果的四个连续阶段,也可体证涅盘。透过修行,你可以击败痛苦。   即使你不是为了此生能完全解脱痛苦而努力...是迅速地振动着,而变得可弯曲、加工。禅修也是如此,当精进很强时,心中增强的振动呈现敏捷的状态,精力充沛的心能轻易而迅速地从一个所缘跳到另一个所缘。接触到「」时,能为它加热,熔化坚实的妄想,因此可以...

    班迪达尊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335262649.html
  • 儒佛导言(2)

    。由方法的相同,所以外表上彼此有些类似;其实两家的思想虽有一二相通的地方,一是世间,一是世间,实在是水火不相容的。”季羡林《佛教对宋代理学的影响》一文则针对上文的说法提出反驳。作者就清代尹明绶《...”,从而取消了“世间”与“世间”的界限;玄学鼓吹“独化”、“自足其性”,教人安分守己,般若宣扬因果报应、一切如幻,使人满足现状。  (3)理学与佛学理论的比较研究  在儒佛思想理论比较研究中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335562652.html
  • 法藏的圆顿思想

    则一心圆净而万圆融,原本生死轮回的大苦海,透过此一证入海印三昧的一心,通通显现其即常乐我净的佛土世间。妄尽还源观:  “经云:森罗及万象,一之所印,言一法者所谓一心也,是心即摄一切世间世间,即...还复能够圆映法界万象。妄尽还源观便说:  “是心即摄一切世间世间、即是一法界大总相法门体,唯依妄念而有差别,若离妄念唯一直如,及言海印三昧也。”(注9)  以性起观观法界,将森罗万象之万法齐摄于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335762655.html
  • 藕益智旭的净土思想

    弃,是名信果。”B16因缘果报定律,是佛教的基本理论,乃全部佛法之纲宗。世间世间都不因果。“因,谓能造作、产生一定后果的原因;果,谓由一定原因产生的结果。是对存在和行为的相互关系尤其是前后...、念双,亦可各三。广历四三昧、四教,则成一百四十四种,一一种,复有无量境观差别,非言可宣。而持名一《佛说阿弥陀经》,仍在前来种种三昧之外。”B46这样,藕益将三种念佛方法加以推演,将一切佛法,汇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402462765.html
  • 论太虚大师人间佛教理论的反思性

    上达佛乘,即成为五乘法中的特殊正法,可化导人道正轨。人乘属世间,而佛乘则为世间。因此,人乘作为世间人伦道德理法,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产物,并不能成为人性追求的终极目标。这就是说,人乘生活不能取代超越...理学。太虚明称,就时代文化精神而论,与其偏好于程朱理学,倒不如倾向于陆王心学、老庄道学。因为,“陆、王、老、庄皆已超人人天,过此则出世佛法矣。佛法通世世间世间或共道、儒、哲、科,出世...

    陈永革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533563007.html